首页 > 人物 >

王菲 | 一种传奇

2018-04-18 来源:时尚芭莎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王菲与那英二十年后再次聚首的合唱《岁月》成了最受期待和瞩目的节目。2011 年、2012 年,曾连续以两次周年纪念刊见证王菲复出后的神采,她越逍遥越隐秘却越让人留恋——原来我们曾一起见证过一个传奇的诞生,而她依然这样活泼泼地生活在离我们咫尺之遥的地方。没有什么比看到一个人始终保持着初心更感动的事情了,她一如既往在舞台上唱完她的歌,轻轻说一声“谢谢”就离开的时候,我们会想起很多年前第一次听她歌时的自己。

4

王菲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开播前,王菲与那英二十年后再次聚首的合唱已经成了最受期待的节目。上一首是《相约1998》,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相约在永远的青春年华,余音仿佛还在耳边,还一起怀着许多期待和忐忑,怎么忽然二十年就这么过去了呢?

她们好像变了一些,又好像都没变。这次她们唱《岁月》,歌词只是歌词,与她们的改变和近况并无直接的关系,但她们一起站在那儿,就像是某种温柔的回答,看,时间还是愿意留住些美好的。

王菲的短发是新剪的,拍摄封面的那天,我们一起见她从一头蓬蓬的短发变成现在贴耳的造型。她在舞台上是安静的、淡然的、灵动的,私下却依然有点女高中生的俏皮。她的手套是上台前造型师Titi Kwan 才告诉她要戴的,他在巴黎恰好找到了与礼服同色的古董手套,觉得恰是神来一笔,王菲却笑嘻嘻地假装恼他,说怎么自己的手就那么见不得人。正式演出时那英一紧张就忘了约定的互动,王菲下台便嘟囔着嗔怪她都不和自己对视。

几年前王菲还在微博上更新的时候,大家已经恍然大悟,王菲原来是个热热闹闹的北京大妞,她不是假装活在云端之上的人。近些年,我们只能从她过去的唱片、零星的电影主题曲、限时限量的演唱会瞥见她的一点存在。她从来不喜欢向公众交代自己的生活,连宣传工作中“不得不”的部分都被剔除了,她便肆意得如同闲云野鹤。她越逍遥越隐秘却越让人留恋——原来我们曾一起见证过一个传奇的诞生,而她依然这样活泼泼地生活在离我们咫尺之遥的地方。

7

王菲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句王菲

那天在王菲走进摄影棚前,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早几年听唱片的时光。1998 年她发行唱片《唱游》,亚洲销量累积超过250 万张,1999年她发行《只爱陌生人》,2000 年发行《寓言》,更让她几乎登顶华语女歌手的神坛。那时有人说,这几张太偏商业了,哪里比得上1995 年发行的《Di -Dar》和1996 年的《浮躁》,肆意任性,概念极完整,而王菲几乎把自己当成一件特殊而纯粹的乐器来用。

《Di-Dar》的所有曲目标题都是两个汉字或音节,整体颓废而诡异,卷舌拖音的唱法已经自成一格。到了《浮躁》,王菲自己则一口气写了八首歌,一手包办词曲。整张专辑刻意弱化词作的作用,听来如云里雾里,编曲和意象却精妙澎湃,如见沙里浮塔,水中映月。

还有1997 年的那张E P《玩具》。摄影师千里迢迢从香港到北京拍摄封套,照片里怀孕的王菲脸上一丝甜蜜的笑容。那时王菲处于新旧公司交替的敏感时期,原来一张完整唱片却先挑出五首来面世,其中的《约定》还有《暗涌》后来翻唱者数众,也位列她最受欢迎的曲目行列。

曾有人一句句分析林夕写的词:《暧昧》里那一句“天早灰蓝,想告别,偏未晚”有宋词的意境;《暗涌》中“然后睁不开两眼看命运光临,然后天空又在涌起密云”,如末世哀叹,把希望一手扼杀在心底深处;《开到荼蘼》里说“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是总结还是一语成谶?

2

王菲 

林夕自己曾说,心里把王菲当大女儿一般看待,最好的那些词,一大半都分给了她。他第一次在电台听到王菲的声音时几乎目瞪口呆,不知从哪里冒出这样一把天籁。他当然不是唯一被惊到的那个人,在他之前,歌唱老师戴思聪、唱片公司经理陈小宝和经纪人陈家瑛第一次听到这把声音时都被折服。他们都发掘、打造、装过无数艺人,但王菲的天赋超越了讨论和争辩的范围,在她还没有摸索到自己的风格和方向时,当她完全只是依赖直觉前进的时候,所有人都毫不犹豫地断言,她会成为超级明星。

林夕给别人写词大概前期总免不了一番探讨,但给王菲写词,他从来不需要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写,又想要表达什么。王菲也从来都不问,自顾自拿来就唱,不顺口的字还给顺手改了,比如《暗涌》中“那么烦嚣城中”改成了“烦烧”,林夕等听到完成版的录音才发现,又好气又好笑。他给视为“小女儿”杨千嬅写的词似乎总带着些看透心思的祝福和宽慰,可给王菲的词,大可以形而上,大可以天马行空,有时借由报纸上看到的新闻写一段故事和情绪,也让王菲唱得字字见血,句句到肉。

她喜欢和熟悉的人合作,频率一致,一拍即合。她相信缘分,这是相处的基础,如果意见实在不能一致,她选择“得过且过”。

她不是一个“录音室歌手”。早年她参加过许多现场直播的综艺节目,那时不兴整蛊恶搞,来几位实力歌手,变着法子展示各自的唱功。一次她和林忆莲背对背站在一个圆盘上,一支话筒不停地围绕她们旋转,速度越来越快,她们却一句句接唱得天衣无缝。除了林忆莲之外,王菲还被经常和梅艳芳、叶倩文、彭羚、关淑怡组合在一起演出,她们每一个都有绝对的实力,在王菲并不是其中绝对主角的时候,也从不会被盖过声音。

王菲从不刻意强调自己创作者的身份。她的声音太具辨识性,即使只是做一个纯粹的演绎者,也已经把许多人甩在身后。她身后永远聚集着一班顶尖制作人,但她总有自己的想法和执拗。她不喜欢“王靖雯”的名字,改过去再改回来。她早年从The Cranberries、Bjork 等歌手那里得来种种灵感,但最后那些标志性的卷音咽音,又是独一无二的王菲。她知道如何最大化自己声音的优势,她自己挑选制作人,她自己作曲写词,但最后让人记住的总是融为一体的一首首歌,每一个部分都在彼此助力,让它变得完整和与众不同。

3 

王菲 

我怕你不知道我是谁 你让我慢慢体会

王菲进来的时候穿着深蓝色的运动裤和羽绒服,基本素着一张脸,几乎隐没在人群里,可她一抬眼,那双眼睛的灵动还是让她一下子就“跳”了出来。摄影师梅远贵已经和她合作了好多次,他觉得不需要特别的交流——王菲本来就是有趣的人,拍着拍着突然就蹲下了,或四肢突然同时腾空上演空中“北京瘫”,或把手叠在胸口原地转圈,被自己这种小公主的姿势逗得笑个不停。她对拍摄没什么特别要求,只是拍着手说,要音乐、要音乐,最后选了女儿窦靖童的新专辑。这是一个母亲独特的骄傲方式。

聊起这位著名的母亲,窦靖童从没有抗拒和回避,只有尊重和打心眼里的爱。新做好的音乐她第一时间会发给妈妈,回复一般简明扼要,“好听”。她心里很确定,妈妈即使没特别说什么,也一定认真听了自己的作品。音乐并不是她们聊天的主题,王菲喜欢她自由自在地发展,然后等待她给出的惊喜。襁褓阶段过去后,王菲觉得女儿们就该是独立的个体,不用刻意灌输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如果她们遇上什么坎儿,那不如就结结实实去碰一碰墙头,人生的真相,从来不是靠父母的大道理讲明白的。

6

王菲 

王菲在上海开“幻乐一场”演唱会,窦靖童去探班彩排,却突然被妈妈问:“你明天不是要上台吗?”窦靖童才明白,自己被告知了一场演出。这场事先毫无张扬的合作直到现场的追光打到合音席时才昭告天下,母女俩的互动也成了当天最温馨的一刻。这次的春晚结束后,窦靖童在微博上转发了一张照片,刚足岁的她指着王菲《唱游》的海报,有人给配了词:“看见没,这是我妈,牛逼不?”一切尽在不言中。

王菲有过几任伴侣,但相聚分开,从没有说过对方的一句恶言。经纪人陈家瑛曾说她是“为爱生为爱死”的性格,她或许也经历过焦灼和撕心裂肺的挣扎,经历过感情最不堪和无助的脆弱,但她从来不说。她不想把自己标榜成某种榜样,也不想刻意假装强大,人生山高水长,当情绪的冲动慢慢被时间平复后,她仍然能留住那些重要的人。

这几年她几乎不再接受采访,但提到心愿,总是说希望自己可以真正放下“我执”。以前上台唱歌她更多是为了证明自己,但现在,她觉得是一种利他的方式。她从来不求公众对她有所谓真正的理解,但所有人目睹了她生活表象变化的大开大合后,却依然看到她的淡然,看到她从生活处处的细节中采撷的幸福,看到她身边人的平和,只能叹一句佩服。

1 王菲 

以出世之心入世地活

王菲有她的任性,但也有任性的资本。她的冲动和执拗里有一种天真:这是我认为对的事情,我就必须要坚持;这是我认为错的方式,我就一定要反对。许多人因为她最终的成功所以欣赏她当初的坚持,可决定做一个和周围所有人都不同的人需要勇气,她始终更在意自己心里的底线,而不是他人的看法。

以前旁人很容易误会她冷冷的样子,好像高不可攀,实际上她只是害羞和不知所措。陈家瑛一直记得戴思聪刚刚介绍王菲来找自己负责经纪事务时那种手足无措的样子,像一个女中学生。她需要时间和人走近,但一旦结下信任,彼此就是天长地久的事情。她小时候最好的闺蜜至今还在身边,也兼任她最资深的歌迷,她和经纪人陈家瑛、造型师Titi Kwan、化妆师Zing的合作都超过二十年,他们宠着她护着她如自家人,彼此的信任也让他们的合作一次次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果。

看过好几个故事,有关王菲的粉丝如何渐渐成了她的朋友。Ryan 在王菲的演唱会上拍摄了不少照片,许多人在网上看到都表示角度与众不同,很有感觉,其中也包括王菲的一个朋友。一天Ryan 收到那位朋友的邀请,说想见面聊个天,他毫无思想准备地赴约,发现王菲本人也在座。他们后来常常一起聊天、吃饭、出游,王菲的演唱会总有他的一张摄影师的特别通行证。

5

王菲 

还有一位早年在歌迷论坛上积极发言的“小蒜”,一次听王菲说自己经常上粉丝网站还提到了自己,开心得不知如何是好。在一次活动后,她守在红毯旁,忐忑地向王菲做自我介绍,没想到王菲竟然说“久仰久仰”。两人有了联系,成了真正生活里的朋友。

曾有人问王菲,身为“全民偶像”到底是怎样的感觉?她害羞地哈哈大笑。她当然知道自己的成绩和地位,但并不需要任何的定义。或许她始终没有真正走出过少女时代,那个一心迷恋邓丽君,一心只是单纯喜欢唱歌的女孩,去香港、去美国还是遥不可及的事,那里有她预想不到的境遇,有爱和痛。

还有什么比看到一个人始终保持着初心更感动的事情呢。我们逐渐在岁月的变迁里接受“唯一的不变就是改变”,接受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接受自己的面目模糊雄心不再,所以更羡慕和敬仰那些始终尊重自我,把日子过成年少时理想中模样的人。王菲或许已经变得更加温和与从容,但她一如既往在舞台上唱完她的歌,轻轻说一声“谢谢”就离开的时候,我们会想起很多年前第一次听她歌时的自己,会有一点感慨,有一点怅然。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