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刘亦菲 | 爱心才有好心情

2017-10-16 来源:时尚健康
她有着自己的世界,一个人自得其乐,规规矩矩漂漂亮亮。她深知演员创造力的源头,并一直坚持不懈地追寻,寻找角色和自我的某个交叉点。纵然心中有纵横交错的线,依然内藏目标,准确清晰。

7

刘亦菲

学会习惯一个孤独的世界

对于好学的演员而言,电影是一条串联他们人生积累的引线。刘亦菲对表演的态度甚至有些轴,她坚持走体验派路线。身为演员,并非每一分钟都处于戏剧性的状态,只有当一个角色到来,她意识到自己会有一个全新的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便欣喜而笃定地进入一种极致的状态。

每一部有打斗动作的戏,都花数月时间学习武术,《五月之恋》里专门学习京剧的一招一式,《夜孔雀》认真学习法语后原声出演。她早期塑造的角色都是颇有力量的,进入电影后,打磨的速度明显慢了许多。在很多人转战电视圈回升人气的当下,刘亦菲却没有,因为她的终极梦想就是电影。最打动人的,还是那份表演时的快乐,那是逐梦人最恣意的姿态。

2

刘亦菲

拍戏的时候,刘亦菲不敢有任何自我的小心态,她将这种状态定义为“极致”。“你的灵魂只能你负责,我只要学会一个孤独的姿态,把自己还给自己。镜头里我不是为任何人而演,这是特别磨人的一个过程。

”她知道每一次出发,外面都有很多期待,但不想因旁人的期待受到干扰。特别是早已拥有广大受众的角色,从白秀珠、小龙女、无情……再到白浅,每个人物都在观众心中有了特定的样子。“我在演一个你心里面的人,我特想让你满意,成为你期待的她。但我通过什么去完成别人的期待?还得通过自己。”

她更看重自己与角色的关系,有时会在片场和大家说,“我可能在现场不太说话,或者有时候发发疯,让我这样做,这是我的方法。”所谓的发疯时刻,她会放掉很多常态的东西,做一些平常不会做的举动,因为演戏不是一个纯理性的工作,它需要感性,但感性只能自己体验。

每个人对即将诠释的角色都有期待,她也有,并相信自己的期待更直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开机前,刘亦菲早已读过原著,“我很喜欢作者写的东西,她的想象力和她对情感的捕捉,证明她在跟着角色去体验。我们做的功课越多,到现场碰撞出的也就越多。”

也为了白浅,她也在做更多体验,片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给我一些空间”。不愿按特定的走位或方式去演,这种方式也获得了他人的理解,演到后来所有人越来越默契。“杨洋很支持我这样的创作方式。

1

刘亦菲

他在这个年纪是非常出色的演员,状态很稳定。”

有时她也会想,世上若真有“命”这回事,是否冥冥之中,上天早已预设好剧本,让她一再应对“狐狸”的考验——聂小倩、白浅和《一代妖精》中的狐妖白纤楚。她不去给角色分类,因为每个都是不同的。对于白浅,她将感受的点放在了神仙身上的动物性,和她以十几万岁的寿命为长度的人生。

没有太多台词的同场戏,她试图以剧本之外、角色之内的共通性,保持和同场演员交流,将情绪延续到每一个镜头里。那是对体能考验极大的时段,也是身体最脆弱的时刻,有两天发了高烧自己都不知道。到第三天去了医院,39 度5,那时候只想:“自己怎么还好不了?”

刘亦菲并未将“三生三世”简单划分为,司音、素素、白浅时期对墨渊和夜华的情感,而是区分人的状态。“她的感情经历是极致的,从最初对万事万物的漠然远观,到一层层地陷进去,最后脱胎换骨地重新发现。她知道自己可能会一直活下去,这种感觉,不是我们能够去想象的。”

123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