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邓超 | 每个角色都是一个房间

2017-09-05 来源:芭莎男士
邓超能出现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却依然保持自我的那种风格,可笑可骂可以倦怠颓废,可以浅吟低唱。

8

还是那个邓超

我感慨的是,邓超能出现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却依然保持自我的那种风格,可笑可骂可以倦怠颓废,可以浅吟低唱。

即使我努力重新解构邓超,但结果似乎还是徒劳的。他似乎和电视或者电影银幕之内相比,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让你分不清哪个才是真的邓超,抑或两者都是,两者都不是。他似乎和大部分明星艺人都不太一样,他没有把自己裹在躯壳中,也没有所谓的官方发言—当我跟他说出我对综艺节目的不同看法时,他不吝言辞地交换着自己的想法;他也不是那种过度曝光自己的艺人,他以一种幽默、自然并且独有一格的方式,向大众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绝不是让人乏味的平铺直叙。

6

看惯了明星艺人各种自我陶醉,每每带着调侃的邓超的微博则成了另一种存在—生活由无数碎片构成,有人当总统,有人初嫁,有人失意,各种碎片故事此起彼伏,邓超则像一条溪流按照自己的轨迹百折不回地奔向大海。

当然,他也有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成功者的励志经历,年少的叛逆与出走,事业单位里日复一日的重复,报考艺校,靠一部部经典作品脱颖而出,接着被贴上一些标记,又不断转换身份突破自己。

令我感慨的是,邓超能出现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却依然保持自我的那种风格,可笑可骂可以倦怠颓废,可以浅吟低唱。

 

5

父与子

“如果只是和父亲一个人在家,我唯一能听到的就是我们的呼吸声。”

或许是巧合,在去采访邓超的路上,我不知为何在读东野圭吾的《时生》,距离我看过韩寒导演的《乘风破浪》大概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时生》是最不像东野圭吾的作品,它没有扣人心弦的杀人案件,也没有对于社会问题的重新解读和反省,也不像《幻夜》那样用简练的文字描述人与人之间近乎绝望的疏离感。

他甚至讲述了一个穿越的故事,是一场关于父与子之间难以言传的情感输出。变成植物人的儿子将死之前,父亲突然意识到,20年前,当他还没有孩子的时候,就曾经与他未来的儿子发生过一段奇妙的交汇。

东野圭吾曾讲述关于他的创作之源,“到了我这个年龄,周围的朋友都有了孩子。问及生下孩子的原因时,所有人的回答都是‘顺其自然’之类。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们能否在孩子面前自信地问:‘作为我们的孩子,你觉得高兴吗?’孩子是否会回以‘我非常庆幸有你们这样的父母’,其实这是永远的谜。我一直想解开这一谜团,这便是《时生》的源头。”

邓超也认为,这是个谜,而通过一部《乘风破浪》也无法解开这个谜团,只能是将父与子,特别是中国人的父子感情表达出来,但仅仅如此,也足以让人敬畏。

1

生于70 年代与80 年代交替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触:话少但关键时刻果决的父亲,话多但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的母亲,生活于这样家庭的子女在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情感就极其复杂:大事儿需要父亲决断,而大部分时间里则是沉默相对。

“如果只是和父亲一个人在家,我唯一能听到的就是我们的呼吸声。”邓超父亲去世很早,如今,他还会经常梦见父亲,坐在身边,依旧沉默不语。

其实,就是带着这样的情绪,他演了《乘风破浪》里的阿浪。

阿浪一出场的时候,就是感谢所有人。唯独把父亲放在了最后。而感谢的话语如枪似箭:感谢他从来不支持自己的爱好,“那一刻是很残忍的,他甚至是在羞辱他,他是有点恨他父亲。但残忍背后我觉得是相互的,我们在生活里经常能够感受这种东西,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不太懂事的时候,我们也不了解很多事情的成因。当我自己成为父亲之后,我才知道一个家庭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单线条的,它会有很多很多的复杂因素”。

“韩寒为什么找我演阿浪?就因为我演得好吧,他还不知道我对于父子之间有如此多的思考。”

但让人欣慰的是,当邓超自己成了父亲,他开始改变父亲既有的印象,他喜欢听孩子说不,喜欢跟他们摸爬滚打,喜欢和他们唇枪舌战。

123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