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时代选择的女演员
北京初雪后的影棚里,温度腻腻歪歪上不来,怕冷的姚晨却着轻薄的衣衫,站在高台上,在镜头前一次次地挺拔自己,修长的双腿和手臂绵延勃勃的生命力。一晃神,两岁半的“小土豆”被抱进影棚,面对一大群人,他的一双大眼睛忙不过来了,更好奇地盯着贴在墙上的造型图。正气场全开拍大片的姚晨立刻“破功”,侧脸一句“小宝”尽显溢出的爱。这是妈妈姚晨最甜蜜的一个瞬间。
而姚晨最近也要努力扮演好“好女儿”的角色,她笑说自己终于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最近姚晨的父母都在北京,原因却很无奈,俩人都病了,分别住在两个医院。偌大的北京,姚晨每天拍着戏,从这个医院跑到那个医院,家里还有个正在急切渴求了解这个世界的小家伙要妈妈陪。“那一瞬间感觉真的好辛苦,我已深刻感受到重负。”姚晨发现,原来父母已经开始需要自己的照顾。以前印象里“身体多好一人”的爸爸,只是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自己在老家请朋友帮忙签字做了个大手术,“把我气的呀,他就是怕给儿女添麻烦。”和那个时代出生的孩子们一样,姚晨也是独生子女,她开始感到的重负也结结实实地落在当下大多女人肩上。在《一切都好》的发布会上,被一再追问的姚晨想,以后有机会可以考虑给孩子添个弟弟妹妹。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温暖氛围,在姚晨看来,是“我们的空气,像盐,像糖,它给人力量,是不能忽视的、也不能失去”的一些东西。
引发姚晨感慨的,是1月即将上映的《一切都好》里“爸爸”张国立的那个背影。在这部讲述一个爸爸和散落各地的四个儿女之间故事的电影里,姚晨是张国立扮演的“老管”的大女儿。戏外,“国民爸爸”张国立和姚晨爸爸年龄相仿,铁路子弟出身的姚晨和铁路上长大的张国立有很多共同话题;戏里,拍着拍着,几个画面,一些瞬间,姚晨恍惚“老管”跟自己的父亲就那么“重叠”了,于是,一切都变成了自然表达。“有一场戏是父亲来看我,最后我把他骗走。我送他到火车站,他说‘你不用送,我自己进去就行了’,他拖个小箱子,‘哗’就远去了。其实女儿没走,还站那儿看着父亲。我就看着国立老师拖个小箱子,孤零零的背影,一下子就绷不住了,戏里没写这一笔,但是我真的那一下就忍不住,因为我一下想我爸了。”“我14岁就来北京上学,他来看我,每次走也是这样。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亲都非常要强,他们有任何的烦恼、悲伤,不会在儿女面前表现。这更让人难受,他们的背已经越来越弯了,头发也越来越白了,他们很多瞬间是很迷茫、无助的状态,那会让人心里很难过,因为你会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永远都不要老,你对他们的记忆也停留在他们那么年轻、那么相爱、那样充满生命力的状态,他们就在你的记忆中一年比一年老去了。”姚晨语气平和地叙述,每一句却都狠狠敲在心上,原来“一切都好”不过更像一个善意的谎言,它出现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里,如同这部电影,没有炫技、特效,完完全全地属于生活。
就是这样一个个从“人”本身出发的发声,构成了姚晨当今的影响力。尽管工作家庭两头烧,在2015年末,姚晨还承担着更复杂的使命。11月30日,在伦敦的2016倍耐力年历发布会上,姚晨作为唯一一个入选的中国女星,与世界其他12位活跃在不同社会领域的、富有全球影响力的女性—如小野洋子、塞雷娜·威廉姆斯等共同登上年历。12月,她又要履行自己联合国难民署中国亲善大使的职责,随难民署前去巴基斯坦探访阿富汗难民。五年的难民署工作,从一开始困惑“我能做什么”到发现“吃力不讨好”的过程,从相互不理解到终于有一天在网络搜索上看到“联合国难民署”的关键词排到第四位,每一次“生死自负、没有保险”甚至死里逃生后怕到脊梁发冷的探访经历,让姚晨在认识自我之外又开始了对世界、人类、生命、战争、死亡的思考。“最初我做这件事时没有想过要拿这件事来拓宽自己的格局。更多的时候像是命运选择了你,它要让你做这件事,那你必须得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并不是时刻激情澎湃的,相反,我更多是有一颗平常心,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的状态。”
无论是为人母、做女儿,还是作为在公共领域大胆发声的时代女性,姚晨都代表了一个社会人对自我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完善的追求,她像与你一同成长的老友,也是拥有国际荣誉和影响力的真正的“中国明星”,如同她自己说的,是命运和时代选择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