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奶奶和妈妈、婶婶们就是从这几天开始忙着采购年货,为家里的孩子、大人置办过年的新装了。儿时的年货市场地点较多,如今主要集中在天后宫、古文化街一带。各色干果、蜜饯、点心、鲜果、海货等需要在全家团圆的时候享用的东西都可以在那里找到。
而小孩子们印象最深的,还是过年期间糖果的甜蜜味道。尤其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都要买糖瓜儿祭灶。与美味丰富的糖果相比,灶糖的意义更在于讨个好彩头,寄托了对来年衣食无忧的美好向往。
在准备过年的几天中,如果你从天津人家门口经过,定会被家家户户门窗上的红色所吸引,这就是天津卫独有的“吊钱儿”。吊钱儿是一种用红纸剪刻而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吊钱儿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实物形,如口叼着元宝,身驮着聚宝盆憨厚可爱的“肥猪拱门”等;另一种是图案类,长方型红色,花卉中夹着吉祥话。因为上方都要刻有铜钱的图案,俗称“吊钱儿”。从小到大,妈妈定会在大年三十这天的上午,在家里的每扇窗户上结结实实地贴好吊钱儿。按照天津传统习俗,年三十这天贴上的吊钱,到正月初五这天才能被损坏,因此小时候的我们也经常被大人叮嘱。
每年春节的高潮都如约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到来,与所有的中国家庭一样,天津的各家各户都要在这天全家团圆吃年夜饭。在天津年俗里,这一夜禁止扫地、倒水、用剪刀、说“破”、“坏”、“没”、“死”、“光”、“没有了”和“少了”等不吉利的话语。大年初一天津人习惯一早出门走亲访友。到了大年初二,便是俗称天津的“姑爷节”,已经出嫁成家的女人在这天一定要带着家人回到娘家团聚。
正月初五的“破五”也是天津人过年期间重要的一个。这天不能出去串门,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在切菜的时候,菜板要剁得铛铛响,暗示着“剁小人”,包饺子的时候捏紧饺子皮,暗示着“捏小人嘴”,希望来年的生活能够平安顺利,远离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