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人 > 文章

北京 | “年下”从腊八开始

2016-01-18 来源:时尚集团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1

北京胡同

一如民谣中说的那样,北京的“年下”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哩哩啦啦地过了正月十五才算完。这“腊八粥”似乎也就成了过年的标志,成了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手续”。我一直钟爱奶奶熬的粥,大大小小、红红绿绿的豆子、果子熬煮的黏黏稠稠的,喝一大口进肚暖胃又暖心。我甚至能像那个黑芝麻糊广告里的小孩儿那样转着圈儿地把碗舔干净,然后缠着奶奶说再来一碗。

春联是家家户户门上必不可少的装饰。那时候胶水还没有那么普遍,贴春联都是用自家熬煮的浆糊。妈妈备好了浆糊,爸爸就把它们刷在红红的春联上。小不点儿的我也抢着贴,手里没劲儿不说又不够高,还得骑在爸爸脖子上才能完成,害得爸爸费了更多功夫,但是一家人的欢乐却是什么也比不了的。

大年三十,一大家子一起守岁,心里的幸福也是满满的装不下了。饭后不能少的便是打麻将。通常麻将场上都是各家的爷儿们出战,谁输谁赢不重要,关键是图个乐呵。妯娌们就在一边嗑着瓜子闲话家常,最常扯的就是谁家那小谁是不是该找主儿了。

到了晚上十点左右,饺子的工作差不多要开始了。谁负责和面、谁负责擀皮是早就分工好了的,可就有那不安分的调皮鬼不满足于负责吃的现状,吵吵着要包饺子,结果生生地把饺子改成了片儿汤。那个不安分的调皮鬼正是我。

2

王硕和92岁高龄的奶奶

过年还有件印象最深的事,就是跟长辈磕头领压岁钱。我奶奶已经92岁高龄,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奶奶是我家的“大宝儿”。每逢过年,快到十二点,总会有人换了略微严肃的面孔叫我们去磕头,奶奶坐在沙发上一脸的慈祥。

现如今我已经从领红包成长到了发红包的年纪,但对于儿时过年的景象是一点都没有忘怀的,反而更清晰了。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