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潮流 > 华夏地理

精彩专辑 | 台南 众神护佑着府城(3)

2015-05-20 来源:时尚集团
宫庙密集的台南,信仰虔诚,遵循古礼,在现代化的狂潮中,没有一座城市像她这样骄傲,自甘边缘。

3

郑成功祖庙里的郑成功神像很有质感。祖庙于1663年由郑经兴建,原名延平王庙,后因清廷禁止民间
祭祀郑成功,改为郑氏宗祠。1874年,沈葆桢上书朝廷拨款将其改成延平郡王祠。

明郑王朝的信仰体系

寺庙的历史往往来自传说,不大可靠。经过仔细考订,有学者认为明郑时期台湾并没有妈祖庙,郑成功信仰的海神是玄天上帝。妈祖是诞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的女神,在元朝封天妃、清朝封天后,唯独在明朝最受冷落。明朝倒是有一个叫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帝君、上帝公、北帝)的北方之神,先是帮助过朱元璋开国,后又辅助明成祖夺取政权,成为明朝统治者大力表彰的守护神,载入国家祀典。闽南各地崇祀玄天大帝的庙宇不少。玄天上帝是北极星的人格化,因此也成为明代主要的航海神,势力之大,当时恐怕还要超过妈祖。

攻下普罗民遮城之后,郑成功在市镇最高的鹫岭北坡征收了一家汉医馆,起建主祀玄天大帝的北极殿,北极星在北,所以寺庙坐南朝北。

此时围困热兰遮城的战役仍在进行。或许郑成功认为,是玄天大帝助他潮水,才如此急切地答谢神恩。

郑成功于来台第二年(1662)病逝,只有39岁,但他奠定了明郑政权在台湾的基础。其子郑经继位,因为失去了大陆沿海岛屿,只好专注于台湾的屯垦开发,建立典章制度。陈永华是郑经的老师,明秀才,忍不住要在台湾复制华夏礼制,建议郑经建文庙、办学校、搞科举。

1666年正月,先师圣庙与国学建成,郑经亲率文武百官吃斋行礼,举办了台湾第一次祭孔大典,标志着中华文化在宝岛落地生根,参与者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台南孔庙被称为“全台首学”,至今每年遵古礼都要举办春秋二祭。这些仪式,在大陆早已失落,真是“礼失求诸野”啊。

作为政权的补充,阴间政府体系也是不能省略的,1669年郑经创建承天府城隍庙(后为台湾府城隍庙),也是全台第一座城隍庙。那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时代,无论建造什么,都属于首创。府城隍庙门厅高悬一方“尔来了”的匾额,那冷冷的口气,传达出一股慑人的气势。中国人相信,人死后魂魄先要到城隍庙报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纵使你躲过了人间法网,终究逃不脱城隍爷的冥间审判。

城有城隍,乡有土地。土地公相当于村长里长,通常形象是一个面容和善的白胡子老人,戴着乌纱帽,又叫福德正神。土地公官卑庙小,惟以数量取胜,随处皆有。府城里最有名的土地庙大约是番薯崎小南天福德祠了。姓邱的庙祝说,该庙建于明郑时期,“小南天”三字原是宁靖王题写的,后来丢失了,请林朝英补写。

他请我注意土地公头上的帽子:“过去有说法,地方上出了状元,土地公就可以戴宰相帽,皇帝加封他一品官。”

我仔细一看,果然不是寻常的乌纱帽,而是缀满红缨的金冠。我说:“好像台湾没出过状元啊?”“番薯崎没状元,可是出了一个总兵,叫曾元福,也相当于状元,所以土地公戴上了宰相帽。不过——”他沮丧地补充,“现在很多土地公都戴宰相帽,乱了。”

我打听这尊土地公有没有大陆祖庙,他说:“土地公与其他神不一样,有地就有神,不需要祖庙。”郑氏三代统治台湾22年,移植大陆原乡的神灵,首先在台南建立起一个信仰体系。一个初到台湾的新移民,尽管举目无亲,但这些神灵他是熟悉的,他不会因孤独而绝望。这个信仰体系后来由历代台湾统治者继承、增减和调整,遗留到今天。府城是台湾祠祀最早、庙宇最密集、神灵最众多的城市,是台湾民间信仰的中心。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