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模刘雯
自己不站起来 没有人会扶你
没有时间回家,没有时间过年,没有时间疲惫。尽管如此,素面朝天、足蹬运动鞋、着一身藏蓝色的长款大衣、手持同色大帽檐软呢礼帽的刘雯静候在窗边等待杂志拍摄时,依旧吸引无数路人目光,在尘满面鬓如霜的北方城市、每个人都恨不得把自己深埋入衣领的冬日清晨里,为“刘雯式的美”认证的有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还有不计其数的国际大牌、广告商、排行榜、时尚杂志……大多数人从T 台、媒体、微博观察“传说中的女神”。女神说:“我本是个微不足道的人,不小心陷入了时尚的大舞台。自己还是微不足道的自己,承载了大家太多的关心。”
《纽约时报》带着刘雯回到湖南永州采访取景,这是她的故乡。刘雯穿着蓝色Marc Jacobs 长裤,在租来的货车后厢安静等待。当车停到她的中学母校时,几百个穿着白色校服的狂热青少年学生已然汇成如同海浪般的人潮,拿着手机、相机和签名簿,高呼:“刘雯!刘雯!”“这太疯狂了。”她说,“我只是个普通人。”
少年时代,刘雯的理想是当老师,每年享受超长寒暑假。老师之后,她的下一个理想是当导游,有理由到处去旅游。那时她与时装唯一的联系是,把妈妈的裙子偷偷改成自己觉得更好看的款式。
2005 年刘雯17 岁,某模特大赛湖南赛区招募,父母觉得1.75 米的刘雯需要接受形体训练,改掉驼背的毛病,就给她报了名。此次比赛第一名的奖品是笔记本电脑。
刘雯头一次萌生了走T 台的愿望,“说不定可以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分赛区比赛异常顺利,她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拿到笔记本电脑。不过,并非每个童话故事的美好结尾都能继续,分赛冠军只是命运对刘雯露出的短暂微笑。海南三亚总决赛中,刘雯一无所获,但大家建议她可以去北京闯闯。
超模刘雯
“我可以输,但绝不放弃。”那年秋天,刘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梦想着在充满机会大都市试试运气。残酷现实再次给了她当头一棒,她不懂得面试规则,穿着比别人臃肿一倍的服装去应征,屡屡落选,同屋室友接了一场又一场的工作,忙得见不到影子。
为了生存,刘雯退而求其次,除了走秀,还去试衣,即在真正主角到来之前,为他们试衣、走位,犹如替身。这是被很多模特推掉的苦活,为人做嫁衣,看不到前路。“你知道在哪里摔倒了,就站起来拍拍灰尘,人生总要继续走下去。
自己不站起来,没有人会扶你。”
一次试衣时,刘雯遇到法国艺术指导Joseph Carle,“我让她们把手放进衣袋里,她们就呆呆地做,传递不出任何时尚情绪。唯独刘雯与众不同,她在镜头下会发光。” 他给了她第一个拍片机会。刘雯牢牢把握住了,大放异彩,于是有了第二个、第三个。追忆当年的坚持,她感恩于当时“没想通”,“大部分想通,其实就是‘放弃’。所有道理大家都懂,未必能做到,我赢在行动力上。”
时隔十年,从伦敦匆匆返京、准时出现在《时尚芭莎》中国版封面拍摄地的刘雯,又一次经历着镜头审核。头顶苹果、红色高跟、烈焰红唇……时而英气逼人,时而妩媚妖娆。“我以前更爱走T 台,是因为一次性完成你就可以走了,拍片子起码要一次、两次,甚至更多……但现在,我慢慢地觉得拍片更能让我找到自己。可能我还是和以前差不多的造型,但眼神、肢体语言散发出来的精神会完全不一样。这或许就是时间带给我的收获。”
刘雯始终是一个对“时间”极有概念的人,把闹钟定在提前两个小时起床,每隔15 分钟闹一次。约朋友也好,工作也好,她绝不允许自己迟到。出门她可以不化妆,不戴首饰,但不能离开手表,“我从小一直戴到现在,因为手表约束我,让我知道每个时间段在干什么。”
青春会以来不及致意的速度逝去,唯有人格魅力能够让美得以延续。刘雯敬业,在业界有口皆碑。成名已久,她依旧保留出道时的习惯—睡得再少,每天早上起来都会洗头,“不管今天拍什么,头发干净点,造型师可以少花点时间。”如果不是亲身体会,我很难想到,走在一个拥有“世界级美貌+长腿”的明星身边,最大感受竟然是近乎“强迫症”式的体贴。下车时,她会对你高呼: “当心!
把手机拿好,我自己就老忘这事儿!”进机场前,她会对你高呼:“当心,看车!每次都特别害怕!”下坡道时,她又会对你高呼: “我来,我来!没问题,习惯了,踩着刹车呢!”登机口,她以无比熟练的姿势把四个大号行李箱提上托运输送带。“你觉不觉得我像个男的?”
临别前,刘雯笑着对我耸耸肩:“手臂就是这么搬行李搬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