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介绍演员
惊叹一:中国当代舞台首支全女性戏剧团队
巧合的是,这次舞台全部由"娘子军"组成,一群世界各地的女艺术家构成了舞台的基本力量。
《青蛇》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由中、英女性艺术家组成的"全女性"戏剧团队。田沁鑫所属的中国国家话剧院负责剧本创作与演员演出,英国苏格兰国家剧院负责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技术监理及作曲等工作。《青蛇》的编剧是田沁鑫与年轻女编剧安莹,主演是袁泉与秦海璐,苏格兰国家剧院派出了在英国工作的德国籍女性舞美设计莫勒·海恩塞尔及苏格兰著名的女性灯光设计师娜塔莎·奇弗斯。剧组的造型师则是曾为电影《倩女幽魂》担任过造型设计的香港著名电影造型师陈顾方。这些女性创作人员加上小说原著作者李碧华,成为一支戏剧舞台上的"娘子军"。
缘起:时尚版"红白玫瑰"促《青蛇》诞生
然而,这支全女性戏剧团队可谓来之不易,从初次接触《青蛇》到下决心排演并与苏格兰国家剧院达成合作,田沁鑫花费了五年多的时间。早在五年前,香港女作家李碧华便曾与田沁鑫进行过接洽,希望将她的小说《青蛇》搬上舞台,但当年的田沁鑫对此却并无太多兴致,"对于女性作为舞台剧的头号主角,我觉得我的把握和控制力要很强。女性在爱情戏里多是配角,以女性作为第一主角的戏剧作品不多。"《青蛇》中呈现的女性形象迥然不同,叛逆与端庄,明理与懵懂,情欲与控制。青、白两蛇妖,更像社会中对两种女性的评判,一种符合社会规范与审美,另一种行为作风有悖常伦,被人指摘。更何况排演《青蛇》要让两个女子成为舞台上的主角。田沁鑫说:"我有兴趣做,是因为我想知道,情欲过后,人的出路是什么?"
田沁鑫一贯以大胆、热烈的"力量"型作品面对观众。这来源于田沁鑫独有的"中性视角"。从改编萧红的《生死场》到搬演《赵氏孤儿》、从中国式的莎翁剧作《明》到改编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田沁鑫不断展示着她远胜于很多男性导演的家国情怀与悲悯情怀。"我做戏,因为我悲伤。"这是田沁鑫第一本著作的书名,也是她多年来排戏的动因所在。田沁鑫曾说,她与其他女性导演的区别在于她从不逡巡于儿女情长之间,而是将艺术创作的视角投射到更为微观的心灵隐私,及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当中。在这种创作观念下,她一直是戏剧界的榜样人物,一直用戏剧刷新着人们的价值观:她的戏剧结构方式,经常可见"由小见大,由大见小"的格局和胸襟。这是田沁鑫戏剧作品动人的文化根基所在。她的作品不被世俗理念羁绊,在文化精神不断被消解的时代里,她借《赵氏孤儿》追问春秋大义是这个民族曾经有过的魂魄吗?弘扬大义,诚信、忠义、坚守,这几个关键词的舞台兑现,曾深深打动了年青一代观众;在个人主义不断膨胀的当下,她又借《四世同堂》第一个赞颂了那些在中华民族危难时、默默坚守家园的"面目模糊"的中国人。
田沁鑫自己的心理变化发生在2008年导演根据张爱玲作品改编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际。演出虽然大获成功,但田沁鑫发现,自己原以为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戏,但这部剧的内容其实讲述了男主人公佟振保的成长艰辛。田沁鑫却由此认识了剧中的"女人戏"。随后,她推出了时尚版《红玫瑰与白玫瑰》,让佟振保成为一个徘徊在两个男人之间的女性形象。"排完时尚版'红白玫瑰'之后,我意识到了戏剧中的女性人物,如何用不同性别的视角来"观看"。作为女性导演,不可能一直用男性视角进行创作,我可以用我的性别感受写戏、做戏,我承认性别心理的不同和审美,所以,我要试着做一部女性作品,女性在戏剧里多是配角和色彩,我不想太多'一边倒'。"让她这种想法得到强化的是2011年的英国之行。"在爱丁堡艺术看了很多戏。发现国外的女性戏剧作品,题材鲜明,而且形式多样,女性的情感、情欲以及家庭观念,和生活困境不断被提及。"在造访英伦之前,李碧华也又一次找到田沁鑫,与她商洽将《青蛇》搬上舞台。这种机缘,促使田沁鑫决定排演《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