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初的“微博网络打拐”等事件使得民间草根力量得到政府的关注
2)2011年7月27日上午,姚晨在开通新浪微博23个月后,成为新浪微博首位关注人数突破1000万大关的微博用户。姚晨是中国新兴力量“新公民”的一个代表,具有个人人格与公共人格的新公民。
3)微博提高了公民的责任感和民主意识。
从来没有一个舞台能够像它那样,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最新鲜的喜怒哀乐;
从来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像它那样,可以把最微弱的呻吟,顷刻间转变成全社会的怒吼。
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的时间,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
2011年仅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就达到了1.95亿,增幅超过了200%。
有人说,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那么2011年就是中国的微博壮年。
年初的微博打拐,带动各地公安机关纷纷架通公民力量的平台;
3月份的免费午餐活动,让数万山区孩子沐浴到了社会大家庭的爱心;
6月份的微博炫富事件,让人们知道了一个叫郭美美的女孩子,其实一点儿都不美。
当我们身边的列车出轨时,人们通过微博,时时牵挂着同胞的命运;(动车出轨)
当我们的邻居发生地震时,人们通过微博,及时送上温暖的关切。(日本地震)
有人私奔(王功权事件),有人开房(溧阳市卫生局局长),有人揭短(霍思燕与黄奕事件),有人自首(周文彬自首式举报事件)。
一条微博,可以产生新的计量单位(1潘、1任);
一条微博,可以造就新的写作文体(校长撑腰体、丹丹体、蓝精灵体、TVB体、咆哮体、淘宝体)。
无论是五道杠的少年(黄艺博),还是口无遮拦的明星(吕丽萍);无论是对撞伤儿童视而不见的冷漠(小悦悦事件),还是对结发妻子拳脚相加的疯狂(李阳家暴事件),都在微博的平台上,接受着公众的围观、民意的评判。
2011年,被称为“微博女王”的姚晨成为微博首位关注人数突破1000万大关的微博用户。对社会事件、网络话题、媒体关注和公益现象不断发出直接的态度和声音,她积极参加“拥抱妈妈30秒”公益活动,同时出任了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参与各式各样的公益行动诠释着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她用“微博”表达着她对各种社会关注的态度,推动多个“事件”的合理合法解决。她的作为所体现出的公民责任,并不是粉丝数量的价值考量而是社会价值的客观体现。
姚晨“微博”的形象功能,体现着我们社会中公民意识在一种自由呈现。同时姚晨对“微博”功能的合理利用,也让姚晨成为众多青少年网民心目中,对社会负责任的“新公民”形象。
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招聘、微表情、微公益,微博带出了一个“微时代”。
这是一个科技造就的时尚。
这是一个时尚造就的时代。
当所有的微小都变成了广博,当所有的普通都受到了尊重,当所有的声音都产生了力量,世界将普照更多的阳光,人间将怀抱更多的温暖,社会将会构筑更加坚实的公平和正义。